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是國家精品開放課程建設項目的組成部分,旨在促進教育教學觀念轉變,引領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推動高等學校優質課程教學資源通過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共建共享,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服務學習型社會建設。精品資源共享課以量大面廣的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核心課為重點,以課程資源系統、豐富和適合網絡傳播為基本要求,經過國家、省、校三級建設,形成普通本科教育、高等職業教育、網絡教育多層次、多類型的優質課程教學資源共建共享體系,為高校師生和社會學習者提供優質課程教學資源。
課程建設的建議:
1.學校政策與措施保障。學校將精品課程轉型升級納入重點工作,將課程建設納入職工績效考核指標,設立專項資金,激勵課程建設。教務處以此為抓手,推動課程建設,信息網管中心為課程網絡資源建設提供技術支撐。人力資源、資產管理等職能處室全力配合,對課程建設的教師隊伍建設、教學條件、實驗室建設等方面給予支持,確保課程的可持續建設。
2.教學觀念轉變及提升。課程組教師不斷學習領會職業教育理念和指導思想,逐漸改變原有學科教育理念,突出教學過程的職業性、實踐性與開放性。形成以理念為導向、教學為中心、育人為宗旨、教學條件為支撐、網絡為平臺、教師為保障的建設思路。課程組教師分別參加國家、市級及學校組織的相關培訓學習,多次開會研討,力爭全面、深入和準確把握工作要求,使課程順利完成轉型升級。
3.加強教師現代化教育技術能力的培養。加強教師綜合能力的培養,特別是加強計算機及網絡應用能力的培養。課程教師不斷學習提高網絡教學能力,將課程改革和數字化資源建設結合起來,貫穿教材開發、電子教案、多媒體課件制作等工作,為課程網絡資源共享提供保證。
4.不斷更新和拓展教學資源。課程教育資源共享開放是精品課程的建設過程中的重要工作之一。課程組對教案、講稿、教學大綱、課件等基本教學資源進行了嚴格細化改進。課程涉及的知識及技能提供依據,建設適應各專業的教學案例庫,基于臨床工作過程的臨床應用技術庫等,為學習者提供大量清晰直觀的各種教學資源,實現全部優質教學資源共享。
5.加強學習認真領會課程建設精神。課程組成員都要仔細研讀申報要求及評價指標,從不同層面及角度領會文件精神,對應課程各項內容進行梳理,明確課程建設重點,申報書要反復修改,挖掘內涵,總結和提高。課程建設中,強調團隊合作精神,做到統一思想,明確任務目標。整體設計,任務分解,分工明確,責任到人,嚴格把關。注重資源的平時積累,不斷提升教學資源的數字化、信息化和高技術化水平?;举Y源系統全面,拓展資源豐富,形式多樣,體現課程特色,突出可視化。
“貼心大學”一站式課程信息化建設平臺,通過”課程模板+功能插件“的創新方式快速為高校老師進行精品資源共享課程、特色專業、品牌專業、創新強校等項目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