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根據陜西省貫徹落實《行動計劃》的部署舉措,預計投入2億元,以啟動實施4項具體計劃為主線,以細化45項任務和16個項目為抓手,力推內涵建設、現代治理、開放服務、質量保障再提升,實現省內引領發展、國內鑄就卓越、國際打造品牌,鏗鏘回應“示范永遠在路上、質量永遠無止境”的時代命題。
內涵提升推動率先發展
堅定不移地以提質增效為基調,啟動實施教育教學綜合改革計劃,著力推進四大戰略,全面推進從注重規模速度的粗放式發展向注重質量內涵的集約式發展轉型,從硬指標的顯性增長向軟實力的隱形提升轉型。
推進一流學院戰略。培育招牌名師、培養名片學生、催生優質成果、鑄就卓越品牌,力促核心競爭力提檔升級,躋身全國優質高職和全省一流高職行列,力爭教育教學成果的數量和等級名列全省首位,綜合實力位居全國示范高職院校第一方陣前列。
推進一流專業戰略。按照對接產業、聚焦內涵、分類指導、凸顯優勢、重點突破、引領發展的思路,以跨界融合為特征重塑制造業價值鏈,培育產業發展新動能,促進智能型制造類專業做優做強、穩定發展,高端型制造類專業做新做好、優先發展,服務型制造類專業做精做特、扶持發展。
推進文化引領戰略。進一步凝練具有自身特質的大學精神,持續加強“一院一品”建設工程,傾力塑造體現現代工業元素的工匠文化精品,打造省級校園文化建設成果、國家級校園文化建設成果,有效發揮以文化人、以文養心的育人功能,全面提升人才人文素養和道德情操。
推進“互聯網+”戰略。加快智慧校園、先進教室、未來教育建設步伐,建成基于IPV6、網寬10G、資源100T的網絡條件和以大數據、云服務為核心的信息環境,深植數字化于校園各個系統、工作過程和基礎設施之中,著力推動教學效果、管理效率和服務效能的同步提升。
現代治理推動創新發展
鍥而不舍地加大改革攻堅力度,啟動實施機制體制革新計劃,深化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創新,借助制度創新激發創造活力,切實增強自主發展能力。
以“一章八制”為統領,推進現代大學制度建設。健全完善大學章程和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教職工代表大會制度、學術委員會制度、理事會制度、教師申訴制度、學生申訴制度、財經委員會制度、信息公開制度,理順明晰黨委、行政、學術、民主監督四者相互獨立、支撐、制衡的體制格局和二級管理模式的組織構架,建立責權利劃分合理的運行機制,形成事前有標準、事中有監督、事后有考核的閉合制度體系和規程標準,讓依法治校成為管理的新常態。
以陜西裝備制造業職教集團為平臺,打造百校千企集結的職教航母。將陜西裝備制造業職教集團升級建設為國家級骨干職教集團,創建輻射全國的材料成型職教集團,突出資源整合與集成創新有機結合、面上提升與局部超越有機結合,重構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良好生態,創新校校聯合、校政聯手、校企聯姻以及向國外教育機構延伸的協同互助模式,探索多元化辦學新機制,實現集團化辦學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新突破。
以西咸新區職教改革試驗區為契機,創設高職教育創新發展試驗田。利用學院牽頭省內高職與西咸新區共建的職教改革試驗區,在構建產教合作協同創新職教聯盟、建立陜西特色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現代學徒制試點、股份制或混合所有制改革、高新技術成果推廣應用、產教信息互通平臺建設、校企“雙主體”職教改革、國際職業教育交流合作等8個方面先行先試,為破除機制體制障礙進行有益探索實踐,樹立起全國職教領域綜合改革的新典范。
開放服務推動協同發展
持之以恒地遵循大職教理念,啟動實施社會服務互惠計劃,以開放共享匯聚多元主體和創造發展機遇,以優化服務尋求廣泛支持和拓展生存空間。
服務“中國制造2025”戰略。依托陜西裝備制造業職教集團,發揮跨行業、跨地域合作的校企戰略聯合體作用,多方聯合進行人才培養、開展技術攻關、承擔重大課題、建立研發平臺,積極創建全國機械行業高素質技能人才培養中心、應用技術協同創新中心、先進制造技術促進與服務中心、校企共建生產性實訓中心,切實增強服務產業優化升級和地方經濟發展的能力。
服務“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戰略。依托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試點院校,校企攜手基于分類指導構建“播種子、聞花香、摘果實”三層培養機制,基于認知規律搭建“小舞臺、操練場、大熔爐”三大實踐平臺,基于課程、組織、服務構筑三大保障體系,建設校內外學生創業創新示范基地,建成陜西省眾創空間孵化基地,扶持創業先鋒,打造創客品牌。
服務國家終身學習建設戰略。依托省職業教育學會,發揮改革發展利益統一體的作用,引領帶動各兄弟院校利用相對優勢,開展開放性繼續教育教學,打造特色服務品牌,建立健全個性化、網絡化教學服務體系,滿足社會多樣化學習和人的全面發展需要。
服務國家“一帶一路”戰略。依托國際合作項目,發揮優質教育資源共享體的作用,加快推進人才培養國際化建設,從堆數量、求增量的交流活動向強調質量、注重實效的合作項目轉變,開展與英國、新西蘭、俄羅斯、韓國高校合作的師生互換交流項目等。
質量保障推動持續發展
矢志不渝地圍繞人才培養這一根本任務,啟動實施質量保障支撐計劃,重點在提振師資水平、構建質量保證體系、提升管理水平方面下功夫,讓內部質量保證體系“落地生根”。
以一流師資保障一流質量。堅持能力提升與學歷提升并舉、教學水平與學術水平提高并進,通過教育理念提升、知識技能更新、工程實踐輪訓、國際視野拓展、名師分層培育等,培育師資團隊。
以教學診斷保證一流質量。制定分層分類、全面多維、突出特色的教學診斷與改進試點實施方案,分段推進教學診斷與改進工作。在專業試點基礎上,總結學院、專業、課程、教師、學生各個層面的經驗,形成學院層面和各相關部門自主診改流程,并在全院各層級質量保證機構逐步拓展。
以一流管理支撐一流質量。探索實施分類管理、分類評價的人事管理制度,能上能下、能進能出的聘用機制,以崗定薪、獎優罰劣的分配制度,充分激發人力潛能。突出教學環節管理,制定人才培養過程中關鍵要素的質量標準,實現教育教學質量標志性數據易采集、可量化。
未來3年,在《行動計劃》的有力促進下,學院定會以內涵品質的新提升謀求創新發展,以服務現代制造的新振興支撐強國之基,以無愧于時代的滿意答卷挺起中國工業的脊梁